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故事 | 张巧周:谨怀“民生之艰” 不负选调之名

CAU水院人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2024-11-04

【校友名片】张巧周,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届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四川省2017届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曾在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水利局、绵竹市委组织部工作,现在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


公主楼的小黄鸭和早餐面我带不走,田径场六点半的朝阳和九点半的灯影我带不走,校友林的海棠和老水塔的牡丹我带不走,小红楼农研会的头脑风暴和读书会我带不走,三教自习室的落日余晖和紫藤萝小亭下的朗朗书声我带不走,收发室266信箱的钥匙和图书馆三层那个正对门口的座位我带不走,西门的味多美和北门往东的奥森跑道我带不走,胡同里烟火文艺混合气息和三联彻夜无休的看台我带不走,清北的讲座和北京社区的志愿活动我带不走……放下这么多回忆和眷恋,2017年夏天我毕业了。我又回到了南方,不是回到家乡,而是以一名四川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的身份,独自踏上了充实的人生新征途。

这风雨和着汗水、喜乐伴着成长的五年多,还记得那位头发开始花白的同事妈妈,牵着我走遍绵竹大街小巷为我找寻一个安身之所;还记得委屈和气愤一起迸发,就轻松扫落一沓刚刚辛苦整理的报表;还记得考察结束返程那天的夜里九点,我们在甘孜坑坑洼洼的道路上高歌不已;还记得我们一边对着河长制系统抓狂,一边哼着“我们不一样”的股室专属加班曲;还记得我们绵竹跑团在微雨的都江堰领取参赛包一起凹造型;还记得收获第一波稿费,兴奋地给妈妈发红包;还记得第八届中国月季展,穿着橙色志愿服在停车场被晒得无处躲藏;还记得帮扶的爷爷奶奶慈祥的笑容,进村入户时候,生病嬢嬢目送我们到路口尽头;还记得跟着乐益志愿者小伙伴在寒冬里走村入户守护环境卫生;还记得一个人绕着沿山路徒步和骑行;还记得奔赴异地恋,在飞驰的动车高铁上昏昏欲睡;还记得搬完家整个人累瘫在新居的沙发,以及房东告诉我她打算卖房时我的手足无措;还记得得知家人瞒着我妈妈车祸、爸爸摔跤住院时的无力和愧疚感;还记得在省委组织部学习时候,不断驻足仰望商业街盛夏深夜里的梧桐树,以及深秋黄昏里的银杏叶。


绵竹水利局时候到乡镇现场巡查河长制工作

或许,“解民生之多艰”这句话只是还没有毕业的同学们每次夜归看到的显示在马锦明大楼上的一行光亮,只是参加社团活动走出公主楼时往墙上不经意的一瞥,甚至是刚入校时候学生会资格考察笔试的一道填空题。但是,当我们毕业时背上行囊奔赴祖国四方,特别是决心走进那扇镌刻着“为人民服务”五字大门后,身为农大人的你我都会发现,“民生之多艰”不止于儿时记忆中的穷苦,也不是一次暑期社会实践就能看透,更不是仅仅一篇论文就能破解。你发现它就活生生地出现在你面前:小到河滩旁居民的一个偷砂举报电话,大到劝解满屋子各怀“疑难杂症”的到访群众。而你,就和众多人民公仆一起,站在他们可以依靠和信任的那一方,用你其实单调枯燥但日复一日的努力,带着他们一起,去实现“脱贫奔康”“美好生活”的愿望。


他们说组织上对选调生高看一眼。是啊,不断提高公文写作、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处理急难险重、谋求高质量发展的业务能力必须不负众望。他们说公务员是摔不烂的铁饭碗。是啊,我们要帮乡亲百姓牢牢端好手里的饭碗,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好。他们说体制人是一杯茶一张报纸看一天。是啊,心中有情怀有坚守,茶凉了、头秃了,才能打磨出一篇篇有深度的稿子。


参加年轻干部培训



选调——只是一个称呼,没有意味着多一些工资、多一些特权、多一些资源,意味着的是多一分荣誉、多一分责任、多一分压力。体制只是一项职业选择,和众多的职业一样,需要辛勤去浇灌,需要汗水换来收获,需要创新去求得进步。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为民情怀更为直白、为公性质最为醇厚。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战友,我希望更多的农大学子像星星一样在祖国大地闪亮。如鲁迅先生所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转瞬近六年,选调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希望多解“民生之艰”,多做为民实事,不负我农校训,不负恩师培养,不负选调姓名。

本文转载自“CAU水院人”微信号“选调回声”栏目于

2021年3月刊载的文章,并经张巧周2023年5月改于德阳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校友故事 | 唐燕平(1992级本):27年,未曾离开

校友故事 | 梅旭荣(84届本):潜心科研 守望初心

校友故事 | “农民教授”朱有勇  “顶天”更“立地”

校友故事 | 马再兴、张桂芬夫妇:执子之手   “田埂”上走

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校友故事 | 逯学军:想唱给你听,老师你好!

校友故事 | 李继扬:毕业五十载,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校友故事 | 杨丽(10届本):推开世界的门

校友故事 | 袁晓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忠实践行者

校友故事 | 王思博:从橄榄球运动员到光绘艺术家的人生之路

校友故事 | 林宝龙、钟虹黎夫妇:爱,让彼此相互成就

校友故事 | 他们,用青春守护国旗!

校友故事 | 陈红涛:长路奉献给远方

校友故事 | 李寰旭:气度非凡的新时代“橄牛人”

校友故事 | 沈庆:民谣诗人,《青春》永驻

校友故事 | 吴桂琴:每次选择都会收获更大的世界

校友故事 | 高福:高考不是唯一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校友故事 | 刘含:英伦奋勇逐梦,挑战创业人生

校友故事 | 程旭:探寻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校友故事 | 孙文强:当兵就要当最苦的兵

校友故事 | 方鸿:做负责任的人

校友故事 | 阮维斌:遥想农大那几年

校友故事 | 柳鎏:与栗结缘 发展山区

校友故事 | 肖灵艳:用爱心和热情书写当代丹麦童话故事

校友故事 | 刘雄伟:不是白衣天使,却奋勇冲锋在抗疫一线

校友故事 | 初雯雯:自然保护 我们是认真的

校友故事 | 路永强:足踏雪域,心系三农

校友故事 | 张书函:浸在雨水中的赤子之心

校友故事 | 匡廷云:优雅的科学家,一生的追光者

校友故事 | 谢永恒:以自身能力解群众之忧

校友故事 | 吴国强:尽我所能让更多人的脸上浮现笑容

校友故事 |  蔡洁玲:赋予水果第二次生命

校友故事丨杨宁:为帮村子摆脱贫困,她不惜卖掉婚房……

校友故事丨贾先波:农业科技助脱贫

校友故事丨陈家金:躬耕农业气象服务四十年

校友故事丨谢秋霖:学无止境,一直在路上

校友故事 | 洪昱斌:滤除杂质,保留一颗创新之心

校友故事 | 段春祥:初心不改,从心出发

校友故事丨王武杰:人生就是在不断向未知挑战

校友故事丨张宸溦:做一名优秀的“三门干部”

校友故事丨任卫波:匠心做学术,师心承农情

校友故事 | 王婧婧:心头的诗篇——东区那颗白蜡树

校友故事丨张桂杰:用科技力量守护滩羊产业

校友故事丨李平:草业科研二十年,一枝一叶总关情

校友故事丨李彦晨:1979 乍暖还寒的母校记忆

校友故事丨张帅:追寻风的方向

校友故事丨樊俊杰:尝试,尝试,再尝试!

校友故事丨贾康乐:情系农大,科技兴农

校友故事丨她们,撑起半边天

校友故事丨王文星:雪域高原上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校友故事丨占锦川:梦想成现实,勇辟农业信息化之路

校友故事丨徐及:他,来自中国农业外交天团

校友故事丨万丹:奋斗者,正青春,高原水保的巾帼人

校友故事丨刘洋:做一颗“奋斗”的种子

校友故事丨三人行:他们和诗在远方

校友故事丨欧阳克蕙:潜精研思 培育英才

校友故事 | 扎根建三江:“中农三才俊”的故事

校友故事丨张星图:人民的好县委书记

校友故事 | 王文凯:兴滇扎根彩云之南 助农走好扶贫之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